Wednesday, April 29, 2009

Neglective finger fracture for 1 month

?

Right foot crushing injury and ever admission at Lin-Shin hospital from 980416 to 980420

墨追蹤病毒 疑來自養豬場四歲男童

2009-04-29
中國時報
【林家群/綜合廿八日外電報導】
 墨西哥目前除設法防堵H1N1新型流感疫情持續擴大外,更全力動員要找出病源,期能早日發現關連性,以利後續因應。
 據外電報導,墨國當局發現,這次流感的最初源頭,可能是籍設韋拉克魯斯州(Veracruz)的四歲男童艾德加赫南德茲(Edgar Hernandez),他在今年四月二日感染新流感,病毒疑來自附近一家髒亂不堪的大型養豬場。赫南德茲住在佩羅特市(Perote)的拉哥羅利亞村(La Gloria),四月二日他與同村一些人都感冒了,當時染病者均被採取檢體,但後來只有他的檢體保存下來。而赫南德茲經治療後已痊癒。
 上周末新流感疫情在墨西哥爆發後,赫南德茲的檢體被拿出來重驗,赫然發現致使他感冒的病毒株竟與新流感相同。拉哥羅利亞的村民將矛頭指向附近一家美墨合資經營,一年飼養一百萬頭豬的「格蘭哈斯卡洛」(Granjas Carroll)養豬場。
 村民說,今年二月起就有人感染與新流感相同症狀的病症,三月間他們抱怨養豬場汙染水源,有人有呼吸道感染問題。村民說,養豬場環境骯髒不堪,臭氣熏天,蒼蠅在該場上空飛舞,形成「雲團」奇觀。
 四月初,該村三千村民一半以上都病了,還有三名兩歲以下幼兒死亡,村民隨後向養豬場抗議,但當時卻被告知只是罹患一般流感而已。養豬場廿七日則發表聲明說,該場員工無人出現新型流感症狀,染病村民也無人接觸該場豬隻,該場只是該地區眾多養豬場之一而已。
 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則表示,將派一組專家到墨國養豬場調查,該組織首席獸醫約瑟夫多敏尼克說:「他們將判斷新流感病毒株是否在豬隻間傳染,再追蹤與人類的關係及傳染途徑」。
 有另一種說法是新流感病灶疑源自美國,一名在美國工作的墨國人回國後,將病毒先傳給他太太,再輾轉傳給社區的其他婦女,但此說未獲證實。
 當局現在比較擔心的是,感染新型流感死亡的第一個確定病例是家住瓦哈卡州(Oaxaca),從事人口普查家訪的卅九歲婦女瑪莉亞古提耶瑞茲(Maria Adela Gutierrez),她發病後,在病毒傳染力最強時仍在工作,並與許多人面對面接觸,當地媒體報導有廿人被她傳染,連她丈夫與子女都不能倖免,但地方衛生官員已否認該報導的說法。

Sunday, April 26, 2009

升高警戒》墨豬流感 68死千餘感染


(2009/04/26)墨西哥爆發A型H1N1豬流感病毒變異傳染人類的疫情,這波疫情迄已造成68人死亡。由於疫情蔓延,墨西哥市與墨西哥州已下令學校停課,所有公開活動叫停。墨西哥衛生部採取緊急疫苗接種和相關措施,防止疫情擴散。圖為首都墨西哥市民眾24日搭乘地鐵時紛紛戴口罩,以免被感染。(法新社)

豬流感是什麼症狀?有藥物治療嗎?

2009-04-26
中評社編譯
問:什麼是豬流感?
答:豬流感,是一種呼吸系統疾病,由豬體內的一種病毒引發。豬流感病毒經常是豬死亡的原因,但通常不殺死人類。

問:為什麼人會得豬流感?
答:豬流感病毒通常不會感染人類。偶爾會發生,通常是那些直接接觸受感染豬的人,如農場工人。“我們已經看到過去幾年豬流感直接感染人的,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是來自直接豬接觸者。但這次似乎不同。”流感專家與密歇根大學阿諾德蒙托博士說。

問:為何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
答:在人與人之間傳染的病毒案例中,可能都是以相同的方式形成季節性流感,通過咳嗽和打噴嚏的感染者。

問:豬流感是什麼症狀?
答:症狀類似感冒患者:如發燒、咳嗽、疲勞、食慾不振。

問:讓墨西哥和美國患者感染的是相同的豬流感病毒嗎?
答:疾控與預防中心稱,墨西哥的病毒樣本與美國的病毒一致。該病毒是一個來自北美的禽流感病毒和來自北美、歐洲和亞洲的豬病毒混合成的人類病毒。

問:是否有藥物治療受豬流感的人們?
答:有4種不同的藥物在美國批准治療流感,但這種新的病毒表現出抗藥性。該中心建議使用的流感藥物Tamiflu和Relenza。

問:通常的流感疫苗可以防止豬流感嗎?
答:用於季節性流感疫苗將可能不會防止最新的豬流感病毒。因為那是給得豬流感疫苗的豬使用的而不是人類。

問:居在加州或德州的居民有什麼特別注意的嗎?
答: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議常規的預防措施,防止傳染病的傳播:經常洗手,包括你的鼻子和嘴巴,避免與病禽密切接觸人的接觸。如果你是生病了,留在家裡和限制與其他人接觸。

問:是否不應前往墨西哥?
答: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沒有警告美國人不前往墨西哥,但他們知道疾病,並採取預防措施,以防止感染,如洗手。
(資料來源: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

Ipsilateral femoral shaft fracture and hip joint fracture dislocation



Cemented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

Subcapital Garden stage IV fracture

Post-OP

Saturday, April 25, 2009

中華職棒 曹錦輝初登板拿勝投 象隊史900勝




更新日期:2009/04/25 20:44
(中央社記者吳協昌台北25日電)
曹錦輝中華職棒初登板,風靡全場,主投6局只失3分,其中只有2分自責分,幫助兄弟象隊以7比5擊敗興農牛隊,中止9連敗,同時也拿下隊史的第900勝。
1局上曹錦輝就連連飆出時速超過150公里的速球,在面對牛隊四棒打者張泰山時,更是連飆3顆速球,把張泰山三振出局。
不過曹錦輝在2局上出現危機,接連被謝佳賢、鄭兆行連續安打,攻佔二、三壘,再被林益全的內野滾地球先失1分,隨後又被鄭達鴻打穿游擊防線,陳致遠又發生失誤,丟掉第2分,緊接著李義偉又是安打,曹錦輝失掉第3分。
隨後曹錦輝愈投愈穩,3到6局只再被牛隊洋將威納斯敲出1支安打,完全封鎖牛隊的打線;而象隊則是在6局下靠著兩次四壞球與兩支安打攻下3分,反以6比3超前,也讓曹錦輝在投完6局退場之後,保有勝利投手的資格。
今天曹錦輝總共投了6局,用了90球,只被以強打著稱的牛隊敲出5支安打,失3分,其中有2分自責分,只有1次四壞球,飆出4次三振,最快球速達到151公里,也讓全場象迷瘋狂。
除了比賽內容不錯之外,曹錦輝的肢體語言,也對近來陷入9連敗的象隊起了激勵作用,尤其6局上讓張泰山擊出雙殺打結束之後,曹錦輝邊走回休息室,邊對著球迷高舉雙手吶喊,彷彿要球迷站起來為象隊加油,讓全場氣氛沸騰。
在高雄縣澄清湖棒球場舉行的另一場比賽,統一7-ELEVEn獅隊以6比4擊敗La New熊隊。980425

Friday, April 24, 2009

首善之區致命! 陸客身首異處


更新日期:2009/04/24 19:17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真的是天降橫禍!一輛載著25名大陸廣東旅遊團的遊覽車,24日下午經過台北市信義商圈一處工地時,工地37層樓高的大型塔吊突然墜落,砸中遊覽車的尾部,導致車上旅客2死3傷的悲劇。
對於這起嚴重的意外,台北市長郝龍斌表示,初步判斷為工安疏失,市府已要求廠商停工和負起賠償責任,並將追究相關責任。北市勞工局勞動安檢處則表示,目前已啟動相關職災調查程序,釐清包括有無人為操作上疏失,以及起重機公司是否涉及業務過失。
根據北市消防局資料顯示,這起意外造成2死、1命危、2傷;其中46歲的李褔慶當場被砸死,身體斷成兩截;57歲的王炳坤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後不治;63歲的張世洸送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到院前呈現OHCA,生命狀況垂危。
另外2名傷者送忠孝醫院,分別是53歲的王佩玲和29歲的葉志棠,其中,王佩玲為死者王炳坤的妹妹,身體多處擦傷治療中的王佩玲獲悉哥哥已經死亡,傷心的在急診室放聲大哭。
這輛出事的遊覽車後半部已經全毀,車體四分五散,座椅也被壓爛,從高點往下看,肇事的5米長紅色塔吊就這麼和遊覽車行成一個90度的垂直,週遭的機車也無一倖免,這從天而降的重擊,讓遊覽車上的所有乘客都飽受驚嚇。
陸客團導遊林褔孟說,「我嚇到腿軟了,真是太可怕了。」他回憶,當時他坐在車子的前半部,正要前往台北101大樓,前方的綠燈亮起後,遊覽車開始前進,突然,從車子的後半部傳來巨響,然後就傳出一片慘叫聲。
這輛載著25名大陸客的遊覽車,24日下午2點左右從忠孝東路五段右轉進入巷子,因為要從松高路前往101,就在轉入巷子後沒多久,遊覽車右側的工地37層樓高的建築物上突然落下一個大型塔吊,硬生生砸中還在行經中的遊覽車後方。
一位目擊者說,「剛才我經過的時候,就是我的前面,大家都在呼喊,原來是我後面的鋼架掉下來,我回頭一看的時候,它就是整個壓在遊覽車的後面,壓在遊覽車的後面,我整個人就被嚇到,趕快往後面跑。」
突來的天降橫禍,不只砸壞遊覽車,連坐位在後方的數名大陸客也難逃一劫,造成2死3傷,原本6天5夜的台灣行還有一天,這個廣東旅行團即將畫下完美句點,現在卻是多了遺憾和傷悲。(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洋蔥

根據權威期刊「自然」的研究報告指出,洋蔥是最能夠防止骨質流失的一種蔬菜。洋蔥預防骨質流失的效果,甚至比骨質酥鬆症治療藥品「calcitonin」還要好。  

研究人員讓雄性大白鼠每天吃一公克乾洋蔥,連續四週後,公白鼠的骨質平均增加了13.5-18%。另一組實驗則發現,讓大白鼠食用含有洋蔥的混合蔬菜,也能夠減少骨質流失問題。第三組實驗則是讓摘除卵巢的雌性大白鼠每天吃1.5公克的洋蔥,結果骨質流失的速率減少了25%。更值得注意的是,洋蔥的保健功效在短短12小時內就看得到了。  

研究人員認為,洋蔥的效果可能來自於「預防骨質流失」,因此想要利用洋蔥保健的人,每天可能要吃上200-300公克(10盎司)的洋蔥,才能夠預防骨質酥鬆症。醫食同源,在我們日常食物中,有很多蔬菜水果都具有藥物般的療效;像西餐裡少不了的配菜洋蔥,它對身體的好處簡直超乎想像。  洋蔥炒蛋,或洋蔥炒牛肉,都是美味無比的健康菜;而洋蔥還可以用來生吃或榨汁喝,根據醫學實驗,它更能發揮多種神奇療效。

骨折雖不像得了癌症或愛滋病那麼令人感到震驚與絕望,但有不少老年人本來身體還蠻硬朗,然而一旦發生了骨折,突然活動量銳減,身體狀況急速下降,甚至有些人沒在下床或下輪椅而走了。骨質流失是一種不會痛,甚至也沒有感覺的生理現象,常一直到發生骨折或去測骨質密度才突然發現骨骼已經變得那麼的疏鬆了。骨骼與其他之組織不大一樣,它由『造骨細胞』和『破骨細胞』來分別擔任其『新陳』和『代謝』。當造骨細胞之活性大過破骨細胞時,骨骼會增長、增大或增加其密度;反之,則變得更疏鬆。

骨骼的建造乃是先以膠原蛋白構成立體網狀之基質,然後再由鈣、鎂、鋅、磷、氟等化合物與膠原蛋白結合,添充在其空洞中,但破骨細胞也一直不斷地分解這些基質與礦物質。飲食中所攝取的鈣質是否有機會存到骨骼中而使骨骼加長(身高加長)或骨質變得更緻密?其必須通過兩關的考驗,第一是其吸收率,如所攝取的鈣質不易被吸收,所攝取的鈣大多還是由糞便中排掉。因此衛生署公告的「健康食品之改善骨質疏鬆功能評估方法」的第一項測定即以其吸收率來作為評估指標,如某一食品之鈣吸收率能明顯高過一般最普遍用來做為食品添加物的碳酸鈣(CaCO3)時,可視為一健康食品。

第二是所吸收進入血液的鈣質是否能存入骨骼中?許多人誤會以為多吃鈣就一定可防止骨質流失,可惜答案並非是肯定的。即使部分鈣被吸收了,還是要加上負重或抗阻力運動(游泳沒有幫助)來刺激甲狀腺分泌「降鈣素」(Calcitonin),它可加強造骨細胞之活性,而才能將血鈣有效的存到骨骼中。 因此,長期臥床的病人,即使攝取易吸收之高鈣,骨質還是會流失很厲害,因此在幫他翻身時,常一不小心就會發生骨折。其實每天睡到天亮,快起床時,常破骨細胞的活性或大過造骨細胞,因此,如您怕會有骨質疏鬆症,除了多攝取優質的鈣之外,別忘了也要常做負重(在不傷到關節之範圍內)的運動。

【洋蔥可以預防膽固醇過高】  
據哈佛醫學院心臟科教授克多格爾威治博士指出,每天生吃半個洋蔥,或喝等量的洋蔥汁,平均可增加心臟病人約30%的HDL含量(HDL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一種被認為有助於預防動脈粥狀硬化的膽固醇,也是一種的好的膽固醇。)  每天生吃半個洋蔥,或喝等量的洋蔥汁,以保護心臟,這原是個民間偏方,克多博士在自己的診所裡對病人進行實驗,證明洋蔥確有提升好膽固醇的療效,不過洋蔥煮得越熟,越不具效果。

【洋蔥可以分解脂肪】  
克多博士讓診所裡的心臟病人每天吃洋蔥,結果發現洋蔥裡所含的化合物也能阻止血小板凝結,並加速血液凝塊溶解。  所以,當你享用高脂肪食物時,最好能搭配些許洋蔥,將有助於抵銷高脂肪食物引起的 血液凝塊;所以說牛排通常搭配洋蔥一起吃,是很有道理。

【洋蔥可以預防胃癌】  
洋蔥和大蒜、大蔥、韭菜這些蔥屬蔬菜,因含有抗癌的化學物質,據研究人員在中國山東省一個胃癌罹患率很高的地方所做的調查發現,當洋蔥吃得越多,得胃癌的機率就越低。

【洋蔥可以對抗哮喘】  
洋蔥含有至少三種抗發炎的天然化學物質,可以治療哮喘。由於洋蔥可以抑制組織胺的動,而組織胺正是一種會引起哮喘過敏症狀的化學物質;據德國的研究,洋蔥可以使哮喘的發作機率降低一半左右。

【洋蔥可以治療糖尿病】  
很久以前,洋蔥就被用來治療糖尿病,到F現代,醫學也證明洋蔥確實能夠降血糖而且不論生食或熟食,都同樣有效果。原來洋蔥裡有一種抗糖尿病的化合物,類似常用的口服降血糖劑 甲磺丁胺,具有刺激胰島素合成及釋放的作用。

【洋蔥還有其他多種療效】  
將切碎的洋蔥放置於枕邊,洋蔥特有的刺激成分,會發揮鎮靜神經、誘人入眠的神奇功效。  感冒的時候,喝加了洋蔥的熱味噌湯,很快就可發汗退燒。如果鼻塞,以一小片洋蔥抵住鼻孔,洋蔥的刺激氣味,會促使鼻子瞬間暢通起來。  如果咳嗽,以紗布包裹切碎的洋蔥,覆蓋於喉嚨到胸口,也可以很快抑制咳嗽。

慘絕人寰 澳洲中國移民頭骨遭射入27根釘子


更新日期:2009/04/24 13:05 簡長盛

(法新社雪梨24日電) 澳洲警方今天公布了一張駭人聽聞的X光照片,它顯示,一名遭謀殺的中國移民生前被人用釘槍連續射入27根釘子。
這張照片顯示,在27歲的劉成(Chen "Athony"Liu,譯音)頭部和頸部總共發現27根長釘。
劉成的屍體是去年11月1日被兩名划獨木舟的兒童在雪梨南方的喬治河(Georges River)發現。當時這具漂流的屍體包著塑膠布,並用鐵絲與電線綁著。
探長紐漢姆(Mark Newham)說:「驗屍結果顯示,劉成頭部被人連續用強力噴槍射入釘子。」
警方呼籲大約在劉成死亡時間曾在這個地區見過他的新型Range Rover休旅車的人提供線索。
警方說,據信,這部車子被用來將他棄屍河中,不過未多作說明。
「雪梨晨驅報」(Sydney Morning Herald)報導,劉成2000年定居墨爾本,4年後搬到雪梨。(譯者:簡長盛)

Thursday, April 23, 2009

貼瘦臉貼布 美女醫師臉爛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2009-04-23 06:00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

瘦身、瘦臉偏方多,竟連醫師也失去判斷!一名自覺「嬰兒肥」的醫師在日本購入瘦臉專用的辣椒貼布,每天貼三、四個小時,兩、三天後,臉部出現疹子、紅腫;提醒民眾,辣椒貼布含有辣椒素,容易刺激皮膚,最好不要長期使用,許多瘦身偏方不瘦反傷身。

迷信來路不明偏方,不瘦反傷身

使用瘦臉貼布的醫師翁若蜜昨天不好意思地說,雖然身為醫師,但為了愛美可不擇手段、失去理性。因為嬰兒肥,常被笑是「臉大吃四方」、「臉很福氣」,為了瘦臉、瘦身,她曾嘗試香蕉、紅酒減重、瘦臉頭套、小臉機等方式,但都沒有明顯效果,還曾用過辣椒貼布。翁若蜜形容,貼布一貼上臉熱熱的,感覺像「燃燒」,貼了兩、三天就過敏。

開業醫師邱正宏表示,辣椒貼布內含辣椒素,容易刺激皮膚。網路流傳許多單一減肥法,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有後遺症,例如以寒天減肥。

若是把寒天添加在各種食物、飲料,熱量依舊高,若長期以寒天為主食,取代澱粉類等碳水化合物,在熱量攝取過低的情況下,身體會大量消耗肌肉,可能導致酮酸中毒。寒天雖有飽足感,但沒有營養成分,若女性長期吃寒天卻沒有補充鐵質,會造成缺鐵性貧血。

其餘常見瘦身法包括吃香蕉減肥,邱正宏說,一根香蕉熱量120大卡,含糖量高。長期以香蕉為主食,容易營養不良,腎功能不佳者不適合長期食用香蕉等高鉀食物;喝優酪乳減肥則因優酪乳是牛奶酸化,為了口感,必須加入許多糖分,減肥不成功,反而攝取過多糖分。

醫師提醒,單一減肥法營養攝取不足,門診曾見有掉髮、易感冒、皮膚乾燥等後遺症;若減肥減到每天攝取的卡路里低於身體需要的卡路里,可能導致肌肉流失,最嚴重是心肌損失,導致心律不整、缺氧。

醫師解釋,若攝取熱量不夠,碳水化合物消耗完之後,就會開始消耗蛋白質,而蛋白質是組成肌肉的重要成分,脂肪反而是最難消耗。

邱正宏提醒,瘦身切記「搖頭閉嘴站起來」的口訣,「搖頭閉嘴」就是拒絕正餐以外的食物,晚餐不吃澱粉類,可以青菜為主,但前兩餐維持正常。美國曾針對動物進行實驗,證明站立可讓體內的脂肪代謝?增加分泌,燃燒脂肪。因此,他建議瘦身民眾可「多站」輔助,例如上班族站著打電腦,回家站著看電視,避免久坐。

Failed AC joint fixation ?


MRI spine

Sunday, April 19, 2009

冷血 父丟嬰入沸鍋 10月娃全身脫皮命危「這款父親該槍斃」


【孫英哲、張景閎╱彰化報導】這種父親真該下地獄!彰化縣昨發生一起人倫慘劇,一名黃姓男子酒後和抱著10個月大女兒煮麵的林姓同居人爭吵,林女氣他不幫忙照顧女兒,嗆聲:「有種你把女兒丟下去啊!」不料黃男真的奪過女兒,將親骨肉丟進正在煮麵的滾燙大鍋裡,林女趕忙將女兒從沸水中撈起送醫急救。但女嬰頸部以下90%皮膚三度燒燙傷,生命垂危,醫師以「有如被千刀萬剮」,形容女嬰所受的劇痛。

黃男闖禍後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站在才燙過女兒的大鍋旁煮麵,直到警方登門查辦。他被警方帶回警局也只冷冷說:「我真的不是故意要置親生小孩於死地,很後悔自己酒後衝動行為。」 對於黃男令人髮指的行徑,鄰居氣得大罵:「簡直是冷血動物,這款父親該抓去槍斃!」 黃男涉殺害直系血親,警方依可判死刑或無期徒刑的殺人未遂罪,將他移送法辦,檢方訊後聲押獲准。

父母吵架拿孩子出氣
警方調查,對親生女兒下毒手的黃男(47歲)經營油麵批發生意,12年前離婚後,認識也離婚的林女(45歲),兩人同居後育有2女,長女國小五年級,次女10月大。由於黃男常放著店裡工作不顧,在外喝酒,林女須煮油麵、照顧孩子,兩人因此常吵架;黃酒品不好,經常酒後和鄰居起衝突。警方調查,昨清晨五時許,黃男和林女一如往常起床煮麵,等麵放涼,黃男便送了10斤到鄰近麵攤,順便和麵攤老闆喝起高粱酒閒聊,一直到上午近十時才回家。當時林女抱著女兒正在大鍋旁煮麵,見黃男滿身酒味回來,怒火中燒,發飆大罵:「生意這麼忙,你還有時間喝酒?」兩人激烈爭吵,林女嗆說:「有種你把小孩丟下去啊!」不料黃男衝到她身旁,將女兒搶過來後,真的就丟入滾燙的煮麵鍋裡。

醫師:痛如千刀萬剮
女嬰痛得嚎啕大哭,林女被嚇得楞了一下,隨即一把撈起女兒,解開衣服沖水,並狂喊:「快來人呀!我女兒被滾水燙到了!」一名鄰婦趕緊幫忙脫掉女嬰衣服,並遞上一條浴巾給林女,林女包住女兒邊跑邊哭,住在附近的家人急忙開車將母女倆送往彰化基督教醫院。不料途中塞車,林女向警方求救,警員一面替女嬰進行正規的沖、脫、泡、蓋、送燒燙傷急救步驟,一面急電119派救護車送往醫院。彰基急診部主任周志中表示,女嬰到院時因為非常痛,哭鬧不已,全身除頭部以外整個紅腫脫皮,在燒燙傷中心加護病房急救後,體溫持續下降且血壓不穩,加上失水過多,又劇烈疼痛,因此先麻醉,目前生命垂危。周志中沉痛地以「被殺千刀」形容女嬰所受的劇痛。他說,以10度計算,一般人被香菸燙到手,疼痛約2度,婦女生產的疼痛約10度,而女嬰的疼痛有如被千刀萬剮,幾乎是生產的10倍痛,絕難忍受。彰化社會處社工介入後發現女嬰沒健保,將協助加入健保及後續醫療與安置,並評估林女照顧能力,決定是否安置長女,同時將強制林女接受親職教育課程。對於這起人倫慘劇,彰化卓醫院精神科醫師卓建慧分析,黃男酒後控制情緒力差,加上和同居人感情不好,才會受到嘲弄後,做出泯滅人性的行為。

學者:這社會已走樣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直言女嬰的父母:「殘忍!把孩子當成砧板上的肉、情緒上的祭品。」她指責女嬰父親拿孩子當報復武器,女嬰母親也不該故意刺激孩子父親,司法單位該對這對父母重罰。國立嘉義大學輔導系教授王以仁昨聽到這起慘劇,直搖頭說:「這個社會已經走樣了!」他說,兩人起爭執,氣頭上爭的都是氣,「人不能自我控制時,什麼行為都可能發生,到頭來都會後悔。」


狠父煮嬰過程

1 批發油麵的黃姓男子酒後和正在煮麵的同居人林女吵架,一氣之下從林女懷裡奪來10個月大的女兒,丟進滾燙麵鍋。

2 林女見黃男竟真的把女兒丟進鍋裡,不顧滾燙麵湯,趕緊從鍋裡一把撈起女兒送醫。


3 醫護人員急忙將女嬰推進燒燙傷中心救治,女嬰有90%面積三度燒燙傷,生命垂危。



燒燙傷急救法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1.
用流動冷水沖燒燙傷部位15至30分鐘,同時打119叫救護車


2.
在水中用剪刀小心除去衣服,不可強行剝除,同時脫掉戒指、手錶等物

3.
在冷水中持續浸泡15至30分鐘,但要預防大面積燒燙傷傷患失溫或休克


4.
使用乾淨或無菌紗布、布條或棉質衣物,覆蓋傷處


5.
送至有燒燙傷照護設備醫院治療

Saturday, April 18, 2009

打腦炎疫苗 女童眼腫像鹹蛋超人

TVBS╱宋東彬 2009-04-18 12:26

小女孩眼睛炯炯有神,真的很可愛,但是接種完疫苗後,眼睛卻腫起來,臉頰更是嚴重浮腫,媽媽趕緊到到醫院去檢查。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江伯倫:「來看的時候,她是眼睛會腫起來,皮膚會有一些疹子,癢的非常厲害,一直抓這樣子,那看起來比較像急性過敏,追蹤到就是之前她有打過疫苗,所以才判斷就是,會不會跟疫苗接種有關係。」

看到可愛的寶貝女兒發生嚴重過敏,媽媽向媒體投訴,是不是疫苗品質有問題?醫生研判,這應該是個案,因為日本腦炎疫苗安全性相當高。

江伯倫:「疫苗過敏基本上是個人體質關係,所以可能是少數的人,有時候對這種疫苗接種產生過敏,那像這種日本腦炎,它是用鼠腦的細胞去做,來養病毒,所以它跟雞蛋過敏,可能沒有直接關係,不過,因為這種過程裏面,它難免有時候,不是每一批弄的非常好,有時候會摻到一些物質,那些物質如果小朋友剛好過敏,可能就會產生這些症狀。」

醫生建議家長,接種疫苗的安全性很高,但還是要注意別在發燒,或者是有急性疾病接種,另外在接種之後最好留在現場觀察半小時,因為少數人會產生過敏性休克。

醫生說,日本腦炎疫苗本身很安全,建議4到5歲兒童,每年都要按時去接種,畢竟過敏是極少數人才會產生,千萬別因為個案而不去接種。

醫療糾紛每年逾400件 醫法雙修人數增加 【20:05】

〔中央社〕行政院衛生署醫事審議委員會每年鑑定400到500件醫療糾紛,醫師擔心被告,醫界今天說,根據統計,現有30多人醫法雙修,在職進修法律碩士人數更多,至少5、6人考上律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今天舉辦「醫、法論壇」,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葛瑾指出,台灣的醫療服務迎頭趕上歐美,但是醫療糾紛解決之道,卻沒有明顯改進,醫師不懂法律,律師法官不懂醫療,一旦發生醫療糾紛,雙方難有交集。

今天的論壇舉出4個案例,分別是護士注射顯影對比劑發生病患過敏休克、健保局把醫學院畢業生當成「密醫」來抓、衛生署醫事審議委員會與台大醫院對車禍頭部外傷鑑定結果不一、醫療法授權醫師於緊急情況以救人為先但檢察官不以為然。

葛瑾說,醫界認為,藥物過敏休克應屬於藥害救濟層面,不需告上法庭,法界卻認為是刑事過失;醫師把昏迷的老人家救活,家屬不領情,反過來控告醫師,但醫師不救人也可能被告,救或不救,令醫師陷於兩難。

他指出,由於醫界和法界對於「過失」有不同的見解,一旦發生糾紛就會面臨刑事訴訟,就算刑事勝訴,民事仍可能敗訴賠償,醫師不懂法律,才會興起進修法律學分的念頭,現在有30多人醫法雙修,以後會愈來愈多。

Mimic AC joint injury


6 days later